信仰,有很多层面的理解。在词语解释中:是指对某种主张、主义、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,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;在哲学概念中:是指你的信任所在,但与信任不同的是,“信仰同时是你价值的所在”,信仰和人们一般所说的信念有所不同。信仰回答的是人生日常关切最有深度的方面。信仰的对象也是崇拜的对象,在人类经验领域内的万事万物,一切无不是有限的,也只有有限的价值,这些只具有有限价值的事物很难作为信仰对象。信仰是为了超越,超越一切有限,惟有超越现实的无限才能真正成为弥补人自身局限性的希望。上帝的真理便是人类寻找到的超验真理,对上帝的信仰不是任何经验命题可以相提并论的;
在心灵上的理解:是指是心灵的产物,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,宗教或政党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,没有宗教和政党,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,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、关爱,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绪。信仰的东西往往超脱于现实,所以神、已故的亲人,或者以人为灵魂主导的团队、国家、宗教等,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家、宗教是人们的信仰所发展的一种文化,国家文化、宗教文化;信仰最根本的就是以自身一样为根本的同类所产生的一种爱,通过人的情绪,大脑所激发的无限的渴望。
我对信仰的理解,除了信仰在词语中、哲学中、心灵中的理解外,就更加的简单,所谓的信仰,无非就是信、仰两组行为组成。这两组行为怎么组成?又有什么样的意思呢?意思就是每个人刚来到这世上的时候,表意识对于这个世界都是一片空白的,因此,对于这个世界一切的行为、相貌等举动,都是充满了新鲜,都有着模仿、学习、探究的举动;当这些现实的信息重复在表意识中形成记忆后,就会在不知不觉中,通过无意识传导给潜意识构成储存。也就是这种储存,会重复与表意识的好奇、熟悉度,组成一片不可分割的网,产生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后,进行深入探究或蛮目接收。这种既复杂又简单的行为思想,就是“信仰”;意思很明确,就是要先相信,才能产生崇拜的意识,有了崇拜的意识,才能产生仰视,有了仰视,信仰也就由此而生。
由此而见,信仰,是由近到远,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,只是这个过程可长可短,因人而宜。在过去,经常有人问我,是否有信仰?是信仰佛教、道教,还是基督教、伊斯兰教?我总是要先笑笑,这种笑,自己知道心里很苦涩,为什么呢?在通常情况下,我都会这么回答:“信仰,为什么非要扯上宗教呢?难道就因为是世界三大宗教,或者是本土宗教吗?那儒家文化您干嘛不问呢?”其实,这就是社会上的通俗思想,总觉得信仰就是与宗教有关。朋友多了,认识的人多了,就会随时遇到各种想法、信仰的人,遇到各种对信仰理解的人。我印象中有这么一类人,对方在谈信仰时,就会说自己没有信仰。有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(朋友刚介绍见面),他就讲到一件关于“信仰”的场面,一个领导因为西藏一个活佛来到上海,让他赶过去结缘,由于领导的好意,他又不好不给面子,于是,就赶过去了。当他赶到现场时,现场场面可是壮观、神圣了,只见这位活佛在屋里椅子上盘坐着,门口站着十来个信徒(领导也在内)按次序排队,场面静了一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,因此,只能闻到呼吸的声音。终于排到这位朋友了,这位朋友进屋见到活佛就告诉他自己没有信仰……;谁知道,活佛还是要这位朋友同他结缘,并且还和这位朋友交换了微信号……。后来,这位朋友离开现场后,就将这位活佛的微信号删除了……。我听完这位朋友的阐述后,就说,您不是没有信仰,只是您的信仰与一般的人理解不一样而已,衣食住行都要解决,衣食住行都要花钱,如果您没有信仰,您就不必要赚钱,对生活、家人也谈不上责任二字了……。对于,我对信仰的解释,这位朋友也点头认可了。信仰,对于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,信仰可以在物质上的体现,可以在精神上的体现,也可以在灵魂深处的体现,只是,每一种信仰的体现,都会有利弊端,关键看每个人自己的需求度与理解度。
有信仰就会有欲望,信仰是欲望的一种延伸,是欲望痛苦时的一种解药;当然,是往正能量方面的延伸、发展,因此,只要欲望不灭,信仰就会永恒存在的。欲望是什么?欲望(Desire)就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。世界上所有物质最原始的、最基本的一种本能。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、满足,是一切物质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。一切物质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。欲望是幸福的敌人,所以知足者常乐。调查表明,不与别人比高低所带来的幸福是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的5倍。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。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,生存需要、享受需要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杂的需要结构,并随着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。人类的欲望也是无限的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的欲望分为基本生活的需要、安全的需要、道德上的需要、被自尊的需要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。
看到这里,相信大家已经对欲望有所了解了,那欲望都到底是正能量,还是负能量呢?如果没有了欲望,大家觉得还需要信仰吗?大家还会觉得信仰只是针对宗教而言吗?有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,欲望是心念,信仰也是心念,欲望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,信仰也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,唯一不同的区别,就是欲望呈现刚性所需,信仰呈现却是刚柔并济。但是,目前社会真信仰已经不见了,大家将欲望误认为是信仰对待,甚至将欲望就等于信仰了。自己明明沉淀在欲望的世界中,却偏要找各种理由与借口包装自己的欲望,称为“信仰”。自欺欺人,可以骗世间人,骗得了自己吗?奸商、贪官、违法份子等不道德的世间人,为了自己欲望无限的膨胀,披上袈裟、戴上佛珠、烧香拜佛,祈求自己财源广进、步步高升、时来运转等,这有用吗?这是信仰还是欲望呢?大家应该知道,这是赤裸裸的欲望与欲望间的交易,这种交易明摆的就是糊弄人,就是糊弄自己。这种赤裸裸的罪恶行为,还要神佛、菩萨、上帝、主的保佑,如果真得到了保佑,那将是上天无眼;这种罪恶将会是永坠地狱,永无超生之日。佛说: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。”看到这篇文章的世间人,希望自己不要再将欲望,欺骗成信仰了,不要再将欲望的罪孽毒害自己,及家人、朋友、众生了,上天有好生之德,只要是真信仰,就会积下善果,并结缘与真法门,为自己、家人走向幸福之路。
那我们如何用信仰驾驭欲望,让自己拥有正能量的信仰呢?老子的方法是:“无为而治”,“道法自然”。老子的思想可谓囊括宇宙,博大精深。在驾驭人类欲望的过程中,有着莫大的指导作用。你如果要说服别人,引导人类的行动,切不可强力而为,否则就是暴力了,你必须深刻洞察对方内心之欲求,顺势而为,即所谓的“无为而治”,“道法自然”,这样方能百战百胜,制胜于无形。
老子的三宝“慈”、“俭”、“不敢为天下先”都是驾驭人类欲望的实战经典。“慈”,就是慈悲、慈爱,这能使人产生好感;“俭”,就是节俭、勤俭,这不仅能自律,又能给人以一些物质的帮助,别人当然会尊重、感激;“不敢为天下先”,反过来就是以别人为先,这能让人获得被尊重的感觉。如此一来,别人对你又是好感,又是尊重、感激,又能从你这里获得被尊重的感觉,你自然可以获得人心,以至于:“可驭天下”。圣人孔子,也在他的儒学圣经《论语》中,提出了诸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人类欲望驾驭原则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 就是别人不想要的,就不要强加给人家。这样一来,别人就会觉得你有同理心。反过来就是,别人很渴望的,就帮人家得到。做到这个地步,你就能取信于民,并使天下“归心”。不管是道家、儒家、兵家,还是法家、纵横家,都注重研究“人欲”。 因为“人欲”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,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,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。人是欲望的产物,生命是欲望的延续。欲望是一切人类活社会产生、发展的根本力量,只有深刻认识这个问题,才能在操控人类欲望的说服中,从心所欲,道法自然,巧施法术,百战不殆。
真信仰,能使您如虎添翼,走向成功与幸福;假信仰,能使您痛苦、坎坷、一无所获,走向毁灭与黑暗。可以驾驭世间人欲望的法门,都是真法门,都是可以值得真信仰的。真信仰的法门,是不分大小高低与出处,但是,可以有效、甚至十分有效的抹杀掉欲望的火,让您时来运转走向光明、幸福!了通真信仰法门,是一把最有效的金钥匙,助您快速心想事成!为您排忧解难!